水性环氧树脂高速乳化机是制备水性环氧乳液的专用设备,凭借高速旋转的定转子产生强剪切力,结合相反转技术,促使环氧树脂与水在乳化剂作用下,快速形成粒径细、分布均的稳定乳液。接触部件耐腐,适配水性体系,能提升产品成膜性,广泛用于涂料、胶黏剂领域,高效且易清洁。
水性环氧树脂高速乳化机
环氧树脂自身为热塑性的线型结构,受热后固态变为液态,高粘度变为低粘度,只有与固化剂配合使用才具有实用价值 (纯正的单组分水性环氧体系也需加入潜伏型固化剂)。因此水性环氧体系应包含水性环氧树脂和水性环氧固化剂,同样,它们分别通过不同的水性化途径可形成三种水分散形态。
树脂通过不同的水性化途径可形成三种水分散形态:①水溶性;②胶束分散型;③乳液。
不管选择何种形态的水性环氧树脂和水性环氧固化剂,zui终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水性环氧体系是一种分散多相结构,由水性环氧树脂、水性环氧固化剂、水等多相组成,其成膜机理不同于一般的聚合物乳液如丙烯酸乳液的成膜(凝结成膜,物理过程),同时与溶剂型环氧的成膜也不wan全相同,在溶剂型环氧体系中,环氧树脂和固化剂均以分子形式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形成的体系是均相的,固化反应在分子之间进行,因而固化反应进行得比较wan全,所形成的固化物也是均相的。
水性环氧为多相体系,环氧树脂和固化剂以分散相形式分散在水相中,交联固化过程是在水分蒸发的过程中微粒之间的相互渗透内部扩散交联反应过程,因此水性环氧的固化程度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
a)相容性:水性环氧树脂与水性环氧固化剂的相容性越好,越有利于固化剂微粒与环氧树脂微粒相互内部扩散,有利于固化反应的进行;
b)粒径:粒径较小时,水性环氧树脂与水性环氧固化剂分散相粒子能够较充分地相互渗透到内核从而达到较wan全的固化程度;
c)亲水亲油平衡值:水性环氧树脂与水性环氧固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接近,在水相中达到一致的共存 稳定状态,如果差异较大,亲水性较强的组分会逐渐聚集于水相中,从而导致树脂相和固化剂相分离;
d)分散均匀程度:在多相分离的状态下,只有通过一定的机械搅拌作用, 才能将树脂相和固化剂相均匀分布于水相中; (环氧在应用中搅拌混合均匀非常重要)(有些朋友在使用油性环氧过程中认为只要简单搅拌甚至不搅拌也能 成膜,其实这存在很大的误区,因为所使用的油性环氧是由固体环氧溶解而成如75%的E-20,即使不加固化剂,溶剂挥发后可形成很硬的干膜状态,但这种干膜是未经固化剂交联固化的,受热后变成液态,干膜毫无性能可言) 。
在目前环氧树脂水性化的3种方法,相反转法以其有效性而越来越受重视。专家认为,相反转法。未来将主导环氧树脂水性化的进程。 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制备方法环氧树脂本身不溶于水,不能直接加水进行乳化,要制备稳定的水性环氧树脂乳液,必须设法在其分子链中引入强亲水链段或者在体系中加入亲水亲油组分。根据制备方法的不同,环氧树脂水性化有以下3种方法:
机械法、化学改性法和相反转法。据专家介绍,机械法就是将固体环氧树脂预先磨成微米级的环氧树脂粉末,在加热的条件下加入乳化剂水溶液,通过激烈的机械搅拌即可制得水性环氧树脂乳液,优点是工艺简单,所需乳化剂用量较少,但乳液中环氧树脂分散相微粒尺寸较大(约50μm左右),粒子形状不规则且尺寸分布较宽,所配得的乳液稳定性差,粒子之间容易相互碰撞而发生凝结现象,并且该乳液的成膜性能也欠佳。而化学改性法是通过对环氧树脂分子进行改性,改性后的高聚物加水进行乳化时,疏水性高聚物分子链就会聚集成微粒,离子基团或极性基团分布在这些微粒的表面,只要满足一定的动力学条件就可形成稳定的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用化学改性的方法制备的水性环氧树脂乳液中分散相粒子的尺寸很小(约为几十到几百个纳米),但化学改性法的制备步骤不易控制,产品的成本也较高。
水性环氧树脂高速乳化机设备参数表:
标准流量 | 输出转速 | 标准线速度 | 马达功率 | |||
L/H | rpm | m/s | KW | |||
GRS2000/4 | 300 | 14000 | 44 | 4 | DN25 | DN15 |
GRS2000/5 | 1500 | 10500 | 44 | 11 | DN40 | DN32 |
GRS2000/10 | 3000 | 7500 | 44 | 22 | DN50 | DN50 |
GRS2000/20 | 20000 | 4900 | 44 | 45 | DN80 | DN65 |
GRS2000/30 | 40000 | 2850 | 44 | 75 | DN150 | DN125 |
GRS2000/50 | 60000 | 2000 | 44 | 160 | DN200 | DN150 |